华大基因又任性:为何上市前夕大幅裁员、项目搁浅?

周彤 8年前 (2015-12-15)

当年收购CG意气风发,为何如今上市前夕却出现重大人事变动、大幅裁员甚至项目搁浅?

华大基因,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八月份宣布了其上市计划,一直备受外界瞩目。最近的大幅裁员和项目搁浅更是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外媒称华大基因对其加州基因测序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进行大幅裁员,克利夫·里德已经辞去了该公司CEO的职务,其超级基因测序RevolocityTM的上市计划也暂时搁浅,对此,得到了华大基因公共传播部刘旭林证实,但没有就原因作出进一步解释。(RevolocityTM:超大型集成式测序仪,声称“一年可完成10000个全基因组测序,并将增加到每年30000个——超越所有现有的测序方案”)

了解一下关于华大收购CG的情况:

当年迫于上游基因测试设备开发和制造商的打压,也为了补齐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短板,打通基因测序产业链,华大基因以1.176亿美元完成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全额收购。(CG:基因测试设备的开发和制商,当时拥有约200名员工,其主要产品为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该系统一年可完成1万个基因组的测序。)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曾表示,数年内使基因诊疗成为全球医院标配。但如今上市前夕却对CG大幅裁员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华大基因又任性:为何上市前夕大幅裁员、项目搁浅?2

1、人事变动,战略调整?

从今年7月份到现在,华大基因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事变动。首先是原CEO王俊辞去CEO等集团职务,仅保留董事一职;9月,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正式离职,加盟华大,出任国家基因库负责人;10月,王俊在宣告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同时,也宣告了华大基因的另外3位高管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担任联合创始人。 如此重大的人事变动,实在让外界很是好奇,关于华大基因高管内斗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巨大的人员变动,总是会给公司带来影响的。即将离职的CG公司 CEO克利夫·里德就指出,在王俊今夏辞去华大基因CEO之后,华大基因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是决定将CG子公司变成华大基因的研发机构,主要任务不再是提供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刘旭林也透露,华大基因与CG将在加州山景城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专注前沿临床研究。

新的战略部署将CG变为研发机构,那么大规模裁员倒也不是不可能。

2、CG对华大基因已成“鸡肋”?

华大基因今年10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桌面测序解决方案BGISEQ-500,业内人士认为,这款产品使用到了CG的核心专利技术,更小巧灵活,更适合临床使用,在国内已经可以实现类似BGISEQ-500这种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没有必要在海外养这么多人的一支团队。而且研发和运营CG这家公司的成本实际高于直接向Illumina购买设备的成本,且售卖RevolocityTM测序仪和竞争对手相比,没有太多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压低CG的人力成本也是一种合理的战略收缩策略。

另外,从2013年起,业界对CG的技术能力就有争议,甚至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比喻:“CG与Illumina的差距类似于小灵通与iPhone”。有华大基因内部人士曾对媒体透露“CG正在努力升级,华大基因考虑重新买回Illumina测序仪”的消息传出。

若是已成“鸡肋”,华大基因这么做似乎也是一种策略。

3、受国内大环境影响?

根据Markets&Markets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二代基因测序是基因学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超过基因芯片和PCR技术。国内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上广三地,提供基因检测二代测序服务的公司就已经超过百家。一家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的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他们既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但也在基因测序行业中与其展开竞争,关系比较复杂。

此外,我国还先后公布了成立中国精准医学战略专家组、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公布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以及放宽审批等利好政策,刺激企业纷纷推出新产品。

难道为了专注国内竞争,才收缩海外战略?总之,华大基因此举可能有诸多因素牵扯在内,但选择在上市前夕做这么大的变动倒是出人意料。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