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京智谷大会圆满落幕,推动产学研进一步落地,打造AI产业集聚效应

IM2Maker 3年前 (2020-12-28)

产学研模式落地的背后,需要一个“推手”。

12月26日,由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谷研究院”)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栖霞支行协办的“AI赋能,未来创赢”2020南京智谷大会圆满落幕。

活动现场,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主任高新房对于2020南京智谷大会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扎根这个城市,包括当前研究院参与引进和孵化的企业,都是AI发展的种子选手,必将会引领AI产业新的风潮。

图 | 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主任高新房

南京新港高新园主任助理朱瑞敏也表达了对南京大学支持经开区产业发展的感谢,并对智谷研究院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与期望:进一步发力,推荐更多优质人才及科研项目;发挥研发平台对核心产业的支撑力;在南京市新研平台中争当排头兵。

图 | 南京新港高新园主任助理朱瑞敏

此外智谷研究院院长詹德川表示,智谷研究院本身就是一个成果,既是南大与经开区深度合作的成果,也是展现对产业吸引力与凝聚力的成果,未来势必会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落地。

图 | 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詹德川

AI加速落地的浪潮中,“融合”才能实现行业弯道超车

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状况如何?市场有多大?赛道中又存在多少企业?

针对这些问题,信通院在此前给出了一个答案: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31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而截至今年10月,全球共有人工智能企业近5600家,其中中国占据了1450家。

在这些企业中,有人专注于提供纯软件的算法解决方案,有人做软硬集成类产品,也有人将“软硬结合”贯彻到底。

以上种种到最后,都会趋于一个终点——技术/产品的落地与盈利。针对这一点,从纯算法转型为软硬结合的出门问问极具代表性。

活动现场,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博士分享了他们创立之初设定了纯智能语音算法解决方案的方向,但是收入甚微,逼得他们重新思考“AI算法如何落地”这个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软硬结合”。至此,他们开始在研发算法的同时也推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硬件类产品,而这个方向的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成果来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图 | 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

当然,软硬结合也并不是实现加速落地与盈利的唯一通道,其他方法还包括不同技术的融合应用等等。

这一点,RPA赛道的代表企业艺赛旗,其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胡立军就在现场举出了多个案例,证明RPA与OCR、ML、NLP等技术的相结合,正在推动应用创新与落地,达到“弯道超车”的效果。

图 | 艺赛旗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胡立军

以RPA与OCR的结合为例,通过RPA机器人自主登录增值税查验平台,轮翻查询增值税发票,自动判断发票真伪,能够减少原先需要的大量人力以及时间,譬如用一台机器干5个人的工作、相同的工作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将错误率从千分之三将至0等等。

数字员工服务于用户的最终要求是实现人机“面对面”的交互,但正如追一科技(南京)算法中心负责人胡毅奇所说,当前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三大技术逐渐成熟落地并趋于融合,人机交互的模式也将由单模态单通道,向多模态多通道的交互方式进行升级,从而为企业的智能产业升级赋能,为用户带来更多服务功能和更好交互体验。

图 | 追一科技(南京)算法中心负责人胡毅奇

产学研如何实现产业价值升级?“推手”至为重要

可以看到,仅在国内,人工智能的市场还远远没有实现饱和。只不过,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一个好的科研成果的转化,一个好项目的挖掘与落地,以及一家创企的后续发展,并不是坐等伯乐出现,亦或是单打独斗所能够实现的,还需要多方的协作努力。

早在两年前,有关于“产学研合作”的话题就不断被提起。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才团队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签约共建智谷研究院。着眼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研究院及南京大学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开放动态环境下的机器学习等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

成立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内,智谷研究院已经累计孵化引进企业近20家,覆盖大型互联网公司及传统制造业的研发中心,推动AI产业加速落地。

就在今天的智谷大会现场,出门问问也与智谷研究院进行了战略签约,未来双方将就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而这也是产学研模式落地的一大重要体现。

图 | 智谷研究院&出门问问战略合作签约

与此同时,镁客网也在现场见证了智谷研究院在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引进方面的成果。在下午的活动中,我们见到了数家由智谷研究院投资孵化的企业带来的分享,包括专注于智能决策的南栖仙策,专业提供物联网智能消防和安全应急产品、安全应急智能应用和服务的玄甲物联,提供工业AI技术解决方案和设备运维的物通物语,专注于AI物业的一应科技,AIoT健康校园一站式科技服务商钛科圈,以及致力于AI、无人机与体系进化的牧实科技。

产学研的价值转化,在他们的分享中展现得尤为清晰。

作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孵化的AI新锐公司,南栖仙策创始人俞扬分享了他们在智能决策方向上的应用,包括针对电商、智能出行以及物流等方面提供的智能决策策略训练、迁移等服务,以推动企业实现更好的自主智能决策,同时最大程度达到降本增效的市场效益。

图 | 南栖仙策创始人俞扬

一应科技CEO胡磊则是分享了他们对于当前数字化物业管理的实践,其中自研产品“一应魔盒”,是一款针对前端网络摄像有智能化升级的智能边缘计算设备,正是基于智谷研究院前沿研究成果的智能化产品。

图 | 一应科技CEO胡磊

而钛科圈CEO曾俊在谈及他们最核心的健康校园解决方案时,也明确表示其中最大的技术特色就是背后有着来自智谷研究院的算法支撑。

图 | 钛科圈CEO曾俊

同样玄甲物联CEO陈飞在谈及核心优势之时,所展现的其中一项就是依托智谷研究算在处理或存储方面的实力,通过云计算将资源整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终端硬件成本的有效降低。

图 | 玄甲物联CEO陈飞

而专注工业智能领域的物通物语创始人在分享他们利用AI算法解决机械故障诊断、智能运维以及机器视觉运用等行业痛点时,也是依托了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技术力量,以AI实现工业智能化的全应用。

另一家智谷研究院孵化企业牧实科技的CEO杨柯在分享中呈现了AI应用在航空领域从1.0到3.0的技术升级,从健康管理、复杂物理现象模拟到复杂系统自组织协调的全新智能大物流模型。

图 | 牧实科技CEO杨柯

ONE MORE THING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谈论创业创新时,更多讨论的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产品的落地、生态的搭建,以及能否正常盈利等等,鲜少有人提及股权架构的问题。然而,尤其对于以技术驱动价值的公司而言,股权架构的早期搭建尤为重要。

图 |图灵资本合伙人蒋文

本次活动中,图灵资本合伙人蒋文就站在资本的角度,分享了关于股权架构的一些思考以及能为AI创业者带来的管理帮助。而镁客网也获悉,智谷研究院将与图灵资本合作成立相关基金,以便更好地推动产业孵化及发展助力。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